?
眾所周知,抗旱防汛調度是一項實時性的工作,所謂實時是指抗旱防汛系統必需根據當時的雨量情況、流量情況作出及時、正確的調度。這樣,實時數據、及時分析,就成為及時調度的條件,依賴兩小時一次的定時數據庫中的數據顯然是不夠靈活的。
重慶市排水地輿信息系統以"城市之星"地輿信息系統作為開發平臺及應用軟件的支撐平臺。重慶市排水地輿信息中央負責整個系統的維護治理工作,各用戶只能進行查詢分析工作,沒有編纂修改的權限,保證信息資料的正確可靠。
1.信息中央通過"城市之星"的輸入編纂模塊,利用數字化儀完成圖紙資料的輸入,并及時更新,以確保圖紙資料的現實性。
2.利用"城市之星"對多種數據格局的支持能力,使數據在不同GIS平臺及CAD平臺可以共享。
3.實現與圖形數據相聯系關系的屬性數據的錄入、編纂功能,可及時輸入、更改、刪除屬性數據。
4.實現較強的查詢檢索功能,既可查詢所選擇的圖形的屬性數據,又可根據屬性數據特點建立查詢前提,自動選擇所需圖形。
5.實現復雜的統計分析功能,既可進行單一前提統計,又可進行多因素復合前提統計,同時以餅圖、直方圖、折線圖等多種分析形式表達出來。
6.具有強盛的多媒體功能。系統提供了大量照片、聲音、錄像等多媒體資料,利用這些多媒體資料可更直觀、生動地表現出實際地物。
7.系統提供了強盛的打印輸出功能。對圖紙的改變可隨時通過繪圖儀輸出,知足應用需求。
8.遠程動態數據采集處理部門是本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門。通過設在現場的數據自動采集裝置收集數據,定時通過公共電話網絡傳送至信息中央進行加工收拾整頓,并與地輿信息系統數據庫相連接,同時在輿圖上以多種方式表達出來,為使用者直觀且快速地提供最新的關于設備運行狀況的資料及水質、水量等其它動態變化的資料,為指揮調度提供保障。
該系統包括某地區全部建筑物、道路、新建雨水管道、雨水泵站以用豐碩的照片與錄像資料。
該演示系統啟動后,播放一段先容重慶市排水情況的錄像后,顯示重慶市市區全圖,在重慶市市區全圖上點擊感愛好的地區,以二號橋地區為例,將泛起一個窗口,該窗口中有若干個程序圖標,雙擊所選圖標即可查看相關內容。例如:雙擊錄像圖標,可看到一段關于二號橋雨水系統簡介的錄像;雙擊其中的照片,可看到反映二號橋地區歷史與現狀的照片;雙擊輿圖查詢,可查看二號橋地區的圖紙資料,并可按任意前提查詢管徑、高程等數據,所查看的圖紙資料可任意縮放,可顯示或躲藏任一圖層,使圖紙看起來更加清析;雙擊泵站圖標,可查看該泵站的開泊車狀況、開車時的電壓、電流情況,進出水池的液位以及水泵出水口的出水流量情況等。
在進入系統后,用戶在查到需要的內容時,可隨時通過打印機或繪圖儀進行輸出。下圖為二號橋地區部門輿圖的打印機輸出效果。
在重慶市抗旱防汛調度系統中采用了撥號查詢的方式來解決實時題目。撥號查詢的基本原理是采用調制解調器進行通訊,可對任意一個流量計進行撥號。當流量計接收到調制解調器發出的指令,立刻通過傳輸網絡將當時的雨量、流量等信息通過調制解調器傳輸到計算機,本機接收到數據后,立刻進行處理分析。利用調制解調器進行通訊,保證了數據及時、正確,為進一步分析數據提供基礎。
現在,以南開區北草壩積水點作為試點,詳細說明如下。
北草壩積水點面積約為127公頃,負責此區域排瀝的泵站為雅安道雨水泵站。降雨時,雨量計自動測取數據,并通過傳輸網絡將數據傳入信息中央,自動收拾整頓入庫。監測職員可以進入該系統,系統自動按顏色顯示當前區域的降雨強度,同時可以通過實時監測功能提取積水點降雨及泵站運行情況,包括泵站開車情況、流量大小、積水深度等。并以圖象及數據形式給予直觀顯示,達到簡明易懂的效果。另外,可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如猜測排除積水所需時間及判定應開車臺數等。
重慶市排水治理處規劃治理地輿信息系統經由半年時間的開發并通過驗收。
1. 該系統運用GIS和數據庫等技術,以1:2000地形圖為基礎,將排水治理處現有的排水專業規劃信息進行數字化,建立完整的排水專業地輿信息系統,實現了排水規劃的信息化治理。
2. 該系統以ESRI公司的ArcEditor8.1作為軟件平臺,圖層數據存儲方式采用PERSONAL。GeoDatabase該系統數據范圍籠蓋重慶市全部155個現狀排水系統及42個規劃排水系統,主要圖層數占有雨水管線、污水管線、合流管線、現狀泵站、污水處理廠、排水系統、合流一期/二期等數據。該系統具備了圖形顯示、查詢、統計與報表、圖層編纂、專題圖制作和系統治理等功能。
3. 在重慶市排水治理處兩個月的試運行期間,進行發大量圖層編纂、報表制作和專題圖制作,大大促進了實際工作效率。